精選文章
中醫養生典籍摘錄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目錄
四時養生
食戒篇
導引法
養生導引秘籍
五志之治
五臟補瀉之義
餐飲食譜網址
《壽世傳真》
修養宜四時調理第五
延壽之法,惟自護其身而已。冬溫夏涼,不失時序,即所以自護其身也。故前人云:知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調養筋骨有偃仰之方,節宣勞逸有予奪之要,溫涼合度,居處無犯於八邪,則身自安矣。真西山先生四時調理春月歌云:嘗聞避風如避箭,春風多厲須防患,況因陽發毛孔開,風才一入成癱瘓。夏月歌云:四時惟夏難調理,陽神在外陰在裏,心旺腎衰何所防,特忌貪歡洩精氣。秋月歌云:時到秋來多瘧痢,浣漱沐浴宜暖水,瓜茄生菜不宜餐,臥冷枕涼皆勿喜。冬月歌云:伏陽在內三冬月,切忌汗多陽氣洩,陰霧之中勿遠行,凍雪嚴霜宜早歇。春夏秋冬歷一年,稍知調護自無愆,安然無病稱真福,莫恃身當壯盛年。細玩五歌,語雖淺而法實周,欲護其身者,故當書紳三複。
春三月
《攝生消息論》曰:春陽初升,萬物發萌,人有宿疾,春氣攻動,又兼去冬以來,擁爐薰衣,積至春月,因而發洩,致體熱頭昏,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皆冬所蓄之疾,是務調理。
調理法勿多食酸味,減酸以養脾氣。春,肝木正旺,酸味屬木,脾屬土,恐酸味助木克土,令脾受病 宜常食新韭,大益人。過春後勿食,多昏神。
飲屠蘇酒於元旦,免一年疾患。酒方:大黃一錢 川椒一錢五分 桂心一錢八分 烏頭炮,六分 白術一錢八分 茱萸一錢一分 桔梗一錢五分 防風一兩。
元旦寅時,酒煎飲之。宜先幼後長。
乍寒乍暖,不可頓去綿衣,漸漸減之。稍寒莫強忍,即仍加服。
春夜臥時,間或用熱水,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能洩風邪香港腳。
三月三日,上巳節,宜臨水宴飲,修禊事以祓除不祥。
夏三月
《保生心鑒》曰:暑氣酷烈,煉石流金於外,心火焚熾於內,古人於是時獨宿、淡味,節嗜欲,定心息氣,兢兢業業,保身養生。諺云:度過七月半,便是鐵石漢。因一歲惟夏,乃生死關也。
試看草枯木落,其汁液盡消竭於夏。危乎危乎,其此時乎。
調理法勿多食苦味,減苦以養肺氣。夏,心火正旺,苦味屬火,肺屬金,恐苦味助火克金,令肺受病 雖大熱,勿食凍水、冷粉、冷粥等物,雖取快一時,冷熱相搏,多致腹疾。
勿食煎炒炙 等物,以助熱毒。多發癰疽。
勿枕冷石。損目。
勿睡熟扇風,或露臥取涼。多成風痺癱瘓之病。
陰房破窗,防賊風中人最暴。
勿用冷井水洗面,伏熱在身。
烈日曬熱之衣,不可便穿。
宜每日早起,以受清明之氣。
五月五日,用枸杞煎水沐浴,可卻除災疾。
又,是日午時,可合平安散存用。凡五月五日午時宜修合藥餌者,因斗柄決。以月月常加戌,戌時天罡指午,亥時指未,自未輪轉,五日午時正指艮宮,為塞鬼戶也,故用此時合藥最效 平安散方雄黃 火硝 明礬 朱砂各二錢 冰片 麝香各三分 蓽茇五厘 真金三十張共研為末。
防疫氣流行,用貫仲一味,置廚房水缸內,合家食之,不染。
調烏梅湯解暑。方用烏梅,不拘多少,搗爛,加蜜,調滾水,待溫飲之。或用砂糖代蜜亦可。
秋三月
《養生論》曰:秋風雖爽,時主肅殺,萬物於此凋傷。順時調攝,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調理法勿多食辛味,減辛以養肝氣。秋,肺金正旺,辛味屬金,肝屬木,恐辛味助金克木,令肝受病
勿食生冷,以防痢疾。
勿食新姜,大熱,損目。
勿貪取新涼。凡人五髒俞穴,皆會於背。酷熱之後,貪取風涼,此中風之源也。故背宜常暖護之
八月一日,用絹展取百草頭上露,拭兩目,倍光明。柏樹露尤妙。
九月九日,佩茱萸,飲菊花酒,卻疾益人。
冬三月
《律志》曰:北方,陰也,伏也。陽伏於下,於時為冬。當閉精養神,以濃斂藏。如植物培護於冬。至來春方得榮茂。此時若戕賊之,春升之際,下無根本,枯悴必矣。
調理法勿多食咸味,減咸以養心氣。冬。腎水正旺,咸屬水,心屬火,恐咸味助水克火,令心受病
不宜多出汗,恐洩陽氣。
勿多食蔥,亦恐發散陽氣。
不宜沐浴。陽氣在內,熱水逼而出汗。汗出而毛孔開,最易感寒。冬傷於寒,春必病瘟
不宜早出犯霜,或略飲酒以衝寒氣。
不宜犯賊邪之風。冬月,東南風為賊邪風,宜謹避之
冬至日,用赤小豆煮粥,合宅啜之,可免瘟疫時症。
宜積貯雪水,烹茶飲之,能解一切熱毒。
《養性延命錄》
真人曰: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之道,不欲飽食便臥,及終日久坐,皆損壽也。人欲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勝耳。
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朽蠹,以其勞動數故也。故人不要夜食,食畢但當行中庭,如數里可佳。飽食即臥,生百病,不消成積聚也。
食慾少而數,不欲頓多難銷。常如飽中饑,饑中飽。故養性者,先饑乃食,先渴而飲。恐覺饑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飲,飲必過。
食畢當行,行畢使人以粉摩腹數百過,大益也。青牛道士言:食不欲過飽,故道士先饑而食也;飲不欲過多,故道士先渴而飲也。食畢行數百步,中益也。暮食畢,行五里許乃臥,令人除病。
凡食,先欲得食熱食,次食溫暖食,次冷食。食熱暖食訖,如無冷食者,即吃冷水一兩咽,甚妙,若能恆記,即是養性之要法也。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氣,咽一兩咽,乃食,主無病。真人言:熱食傷骨,冷食減臟,熱物灼唇,冷物痛齒。
食訖踟躕,長生;飽食,勿大語。大飲則血脈閉,大醉則神散。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臟益血氣,闢諸病。食酸咸甜苦,即不得過分食。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臟,尤順天理。燕不可食,入水為蛟蛇所吞,亦不宜殺之。飽食訖即臥,成病背疼。
飲酒不欲多,多即吐,吐不佳。醉臥不可當風,亦不可用扇,皆損人。白蜜勿合李子同食,傷五內。醉不可強食,令人發癰疽生瘡。
醉飽交接,小者令人面咳嗽;不幸傷絶臟脈,損命。凡食慾得恆溫暖,宜入易銷,勝於習冷。凡食皆熟勝於生,少勝於多。飽食走馬,成心痴。
飲水勿忽咽之,成氣病及水癖。人食酪,勿食酢,變為血痰及尿血。食熱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顏色,面如蟲行。食熱食訖,勿以醋漿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齒。
馬汗息及馬毛入食中,亦能害人。鷄兔犬肉不可合食。爛茅屋上水滴浸諸脯,名曰鬱脯,食之損人。久饑不得飽食,飽食成癖病。
飽食夜臥失覆,多霍亂死。時病新瘥,勿食生魚,成痢不止。食生魚,勿食乳酪,變成蟲。食兔肉,勿食乾薑,成霍亂。
人食肉不用取上頭最肥者,必眾人先目之,食者變成結氣及疰癘,食皆然。空腹勿食生果,令人膈上熱,骨蒸作癰。銅器蓋食,汗出落食中,食之發瘡肉疽。觸寒未解,食熱食,亦作剌風。
飲酒熱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瘡。飽食勿沐發,沐發令人作頭風。蕎麥和豬肉食,不過三頓,成熱風。干脯勿置秫米瓮中,食之閉氣。
干脯火燒不動,出火始動,擘之筋縷相交者,食之患人或殺人。羊胛中有肉如珠子者,名羊懸筋,食之患癲癇諸濕。食不見形影者,食之成疰腹脹。暴疾後不周飲酒,膈上變熱。
新病瘥,不用食生棗羊肉生菜,損顏色,終身不復,多致死,膈上熱蒸。凡食熱脂餅物,不用飲冷醋漿水,善失聲苦咽。生蔥白合蜜食,害人,切忌。干脯得水自動,殺人。
曝肉作脯,不肯燥,勿食。羊肝勿合椒食,傷人心。胡合羊肉食之,發熱。多酒食肉,名曰痴脂。
憂狂無恆,食良藥五穀充悅者,名曰中士。猶慮疾苦,食氣保精存神,名曰上士,與天同年。
《養生導引法》
〔原文〕三法:以背正倚,展兩足及指,瞑心收心使之安靜,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蓋謂上引泥丸,下達湧泉是也。
〔解說〕採用背部端正靠牆壁的坐式,伸展兩腳和足趾,排除雜念,使心神寧靜,從頭上引氣,使內氣隨意念向下行到雙腳十趾及足掌心的湧泉穴。如此反複以意引氣做二十一次,等到腳底似有受氣的感覺時為止。這就是所謂「上引泥丸,下達湧泉」的功法。
〔原文〕十三法:治四肢疼悶及不隨,腹內積氣。床席必須平穩,正身仰臥,緩解衣帶,枕高三寸,握固。握固者,以兩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兩腳豎指,相去五寸。
安心定意,調和氣息,莫思餘事,專意念氣,徐徐漱醴甜酒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齒,然後咽唾。徐徐以口吐氣,鼻引氣入喉,須微微緩作,不可卒急強作,待好,調和引氣,勿令自聞出入之聲。每引氣,心心念送之,從腳趾頭使氣出,引氣五息、六息,一出之為一息。一息數至十息,漸漸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魚、肥肉。大飽食後,喜怒憂恚恨、忿。悉不得輒行氣。惟須向曉清靜時,行氣大佳,能愈萬病。
〔解說〕治療四肢疼悶和活動不便,腹中積氣。導引時床席必須平穩,採用正身仰臥位,松解衣帶,枕高以三寸為宜,兩手握固,握固就是用兩手四指握住大拇指。握固後舒展兩臂使其距離身軀兩旁各五寸,兩腳趾立起,兩腳之間相距亦為五寸。體位擺好後要安心定意,調和呼吸,莫思其它雜事。並徐徐地嗽「醴泉」,所謂醴泉,即是用舌舐唇口牙齒所產生的唾液,因為唾液能滋潤腸胃,幫助消化,勝過甘美如甜酒的泉水,所以被稱為醴泉。
將產生的唾液先嗽口齒,然後咽下。再徐徐以口吐氣,用鼻引氣入咽喉,這些動作要輕要慢,不可著急硬做。等待做好這些動作,進一步調和呼吸引氣入里,引氣時勿要使自己耳聽到呼吸出入的聲音。每次引氣,要專心以意念送氣,使氣達足,並由趾頭使氣出,這樣引氣五息,六息,會從腳趾頭出氣一次,這種功法能把從腳趾頭出氣一次作為一息。初做者,由一息數到十息,以後漸漸增加,能行到一、二百息,病就好了。治療期間,不要吃生菜、魚和肥肉。進食過飽之後,以及喜怒憂忿時,都不可行氣。惟有在凌晨清靜時侯,行氣最好,這種功法能治療各種疾病。
小結:
本書首篇敘述了中風病的導引治療。中醫認為風是四時之氣,分布八方,主長養萬物。正常的風不會傷人,當人體正氣不足或氣候驟變時,人體受到邪風侵襲才會生病。
古人把這種邪風傷人所致之病,統稱為「中風」,如《諸病源候論》「卷一風病諸候」中說:「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包括了風邪入中人體引起的風痺、風濕、中風偏枯半身不遂、中風不仁肢體肌膚麻木、中風口 口眼歪斜、大風等多種疾病。現代所說的中風,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言語困難,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病症。大致相當於西醫所說的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血管痙攣、腦栓塞等疾病及其後遺症。本篇的導引法對後一種中風後遺症的康複十分有益。本節提出的中風病導引法有靜功、動功和動靜結合功多種。體位有「倚壁」、「踞坐」、「仰臥」、「立身」等。呼吸方法有「不息」法、「納氣」法、「引氣」法等,並對導引行氣方法、注意事項,行氣要領等做了全面論述,屬性十分豐富,茲就呼吸方法討論如下:、不息法不息法,古人又稱為閉氣法、悶氣法等。就是吸氣後停閉呼吸片刻再呼出的練氣方法。古代練功家,在:『呼吸精氣」以養生的思想指導下,認為「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練氣吐納,須使吸入精氣盡量停布於體內,供機體充分吸收,方可充身養生。即所謂使身心「納氣」、「受氣」、「食氣」者也。如《養性延命錄》說:「正偃臥、瞑目握固,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俱,五髒安;能閉氣至二百五十息,華蓋肺明,華蓋明則耳目聰明,舉身無病,邪不忤侵襲人也。」《備急千金要方》說:「和神導氣之道,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臥,瞑目,閉氣於胸膈中,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則寒暑不能侵,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於真人者也。」可見古代練功家非常重視閉氣不息的呼吸方法,認為它可祛病延壽,使人身心俱安,具體練習方法《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調氣法」說得比較詳明,其法是「引氣從鼻入腹、足則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氣悶,從口細細吐出盡。還以鼻細細引入,出氣一此前法。」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說:「既雲閉氣於胸膈,恐是不閉鼻中氣,只以意堅守此氣於胸膈中,令出入息,似動不動,氤氳縹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中氣,自在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可見不息之法,不是停止呼吸,而是使吸入之氣,在體內有所停留。練習要點是:一是要使呼吸深長細勻,由呼吸淺短、次數多,而變成細長、中間停閉,次數少。正常人的呼吸,平均每分鐘~次。練不息功日久後,可達到每分鐘~次,甚至~次,而不感氣悶不適,仍然自然舒適。二是要配合數息,默數鼻端吸入氣後的次數,從一數至十或數百。使氣閉時間自然延長。三是以意守氣於胸膈肺華蓋中,使氣似動非動,如煙如霧,彌漫於體內。但閉氣法的練習一定要漸進,自然,切勿硬閉,而使氣憋、頭悶,產生不良副作用。文中的「自極七息」的「自極」,字義雖是盡量用力,但不是說要用力憋氣、閉氣,而是要使呼吸盡量深細勻長,每分鐘內減少呼吸次數。清·李涵虛《道竅談》中說:「一呼一吸名曰一息,須順其自然。」要是硬閉拖長時間,就會「使氣則竭,並氣則傷。」因此,停閉呼吸法,無論是呼停閉氣,還是吸停閉氣,在練功初期都不宜隨便應用,必須經過一個時期的鍛煉,在形成深長的腹式呼吸和勻細入出後,方可漸進而不息。初期停閉時間不宜太長,不息太長,常會引起氣機壅塞,甚至胸悶、頭暈、胸脅不適、疼痛,腹脹等。
納氣法納氣法,即是吐納法。可用鼻納氣,口吐氣或口納氣,鼻吐氣。如本篇十一法說:「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十二法說:「口納氣,振腹七息」。《王子喬八神導引法》認為納氣的要領是:「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納氣,以口吐之,各致其髒所,竟而複始,欲休先極之而止,勿強長息,久習乃自長矣。氣之往來勿令耳聞。」或「徐以口納氣,填腹自極,息欲絕,徐以鼻出氣。」也就是說納氣之法,吸氣要徐徐而行,安心定志,排除雜念,專心吸氣使達腹內而氣沉丹田,氣息達到一定限度後,慢慢以鼻出氣,呼吸出入時要微細均勻,使耳不能聞及往來。切忌強硬延長呼吸,要循序漸進,久習自然便會深長。納氣法是氣功的基本功法,練習時要從自然柔和入手,首先要精神安寧,形體放松,然後從自然呼吸練習起,逐步使呼吸深長,使氣被納入肺內時,「不遲不速」、「勿忘勿助」、「必輕必和」,如蠶吐絲,綿綿不斷,形成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然後以意念引導吸呼.徐徐送氣入腹部臍下,產生一種因橫膈下降,而使氣體下沉丹田的感覺,所謂「填腹」、「振腹」、「脹腹」及「腹內松靜氣騰然」即是氣沉丹田的感覺和表現。古人認為納氣務求「調柔入細,引短令長」才能使「呼吸綿綿,深入丹田」。
引氣法引氣法就是行氣法、導氣法。如第一法說:「行氣從頭至足止。」三法說:「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蓋謂上引泥丸,下達湧泉是也。」十三法說:「每引氣,心心念送之,使腳趾頭使氣出。」這是一種運用意識使「內氣」循一定路線營運,如從頭至足,從丹田至脊,上腦內等,意氣相根據,以意行氣的功法。道家的「大小周天功」、佛家密宗的「貫氣法」均與此相似。《雞峰普濟方》認為:「意者氣之使,意有所到則氣到,每體不安處。則微閉氣,以意引氣到疾所而攻之,必瘥。」引氣法是一種以意引氣攻疾祛病的方法,具體功法有三種:引氣攻病法。如《養性延命錄》說:「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本篇「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疝、大風、偏枯、諸風痺」,《疝氣門》「引腹中氣,遍行身體。去疝瘕病。」等便是引氣攻病的例子。
引氣營運法。如「上引泥丸,下達湧泉」法。泥丸是道家術語,即是腦內或頭頂部位。《黃庭內景經》說:「腦神精根字泥丸。」湧泉是穴位名,位於前足心凹陷,足底的前三分之一處。以意念「存想自身從首至足,又自足至丹田,上脊膂,人於泥丸,想其氣如雲直貫泥丸」《天隱子》或「閉口緘息,存想氣真氣自尾閭升夾脊,透泥丸,逐其邪氣」《逍遙子導引訣》。本法是古代練功家常用的整體行氣法,後世又將此法發展成了「大、小周天法」等全身性引氣營運法。具體練法請參照本書《老人門·通玄集周大法》。
引氣外出法。如「每引氣,心心念送之,從腳趾頭使氣出。」《聖濟總錄》說:「念氣從足十趾出,久自覺氣通手足,行之不止,身日輕強,氣脈柔和,榮衛調暢。」可見引氣外出主要是以意念想象「內氣」外出的一種功法,這種功法久行之有調和榮衛、疏通氣血,祛病強身的作用。
〔原文〕一法:偃臥,展兩脛兩手,仰足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解說〕仰臥,伸展兩腿兩手,將足趾仰翹向上,用鼻吸氣,盡力行七息。可治腹內痙攣急劇痛。
〔原文〕二法:偃臥,口納氣,鼻出之,除裏急。飽咽氣數十,令溫,中寒,乾吐嘔腹痛。口納氣七十所,大振腹,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熱,以摩腹,令氣下。
〔解說〕仰臥,用口吸氣,鼻出氣,可消除腹內裏急墜脹。用口將氣吞足咽下數十次,讓氣在口中變溫。可以溫中祛寒,治乾嘔、腹痛。用口深吸氣七十次,使氣至腹內,腹隨氣而大幅度地鼓起收縮,起伏振蕩,然後用口吞氣咽下數十次,並用兩手相互摩擦使掌心發熱,以熱掌摩腹,則可使氣下。
〔原文〕三法:偃臥,仰兩足兩手,鼻納氣七息。除腹中弦切痛。
〔解說〕仰臥,將兩足掌兩手掌向上仰,用鼻吸氣,行氣七息。可消除腹中痙攣劇痛。
小結:
中醫所說心腹痛是指心下,即劍突下胃脘部及腹中疼痛。《諸病源候論》「卷十六·心腹痛病諸候」說:「心腹痛者,由腑髒虛弱,風寒客於其間指心腹之間故也。邪氣發作,與正氣相擊,上衝於心則心痛、攻於腹則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絞痛,氣不得息。」認為心腹痛,是由於髒腑虛弱,風寒停留於心腹之間,邪氣上下相攻而成。治療應溫中扶正,理氣祛寒。
本篇的功法,均取仰臥位,展伸手足,可使全身放松,腹部舒適。呼吸採取以鼻納氣,口吐氣,或口吸氣,鼻出氣,使氣達腹的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凹陷順呼吸,或吸氣時腹部凹陷,呼氣時腹部隆起逆呼吸均可,但應以使氣壓腹中,使小腹感到充實、飽滿、臌脹和振動,達到一定程度後還可感到發熱。
這樣就能溫中祛寒,調氣止痛,治療腹痛、嘔吐、氣鬱等症。實踐証明,腹式呼吸法對消化系疾病,如胃潰瘍、胃痙攣、過敏性腸炎、便秘等有良好效果。
本篇還介紹了「咽氣」法和摩腹法。「咽氣法」,後世稱「吞氣「或「食氣」法,是將空氣大口吞咽於胃中,然後再吐出,或以意引氣通過胃腸,由肛門排出的一種功法。
這種功法可使胃腸蠕動直接得到調解,使腹中氣機通利,積聚消散,對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有良好功效。「咽氣」可以由大口吸氣和大口吐氣的喘吸法練起,逐漸能使氣停留胃中,下達腸間,最後由肛門排出。摩腹法是調理腸胃功能的重要方法,古人又稱其為摩臍腹、摩生門,認為「腹宜常摩」為養生要訣之一。方法是兩手搓熱,然後相疊一般右手按在左手背上,用掌心在臍的周遭,右邊上來,左邊下去的順時鐘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轉摩次。腹痛時摩腹可以理氣止痛,無病之人,常摩腹可以調理脾胃。幫助消化,健脾強身。
〔原文〕一法:兩手向後,合手拓腰向上極勢,振搖臂肘來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盡勢來去二七。去脊心肺氣壅悶。
〔解說〕兩手向後,左右兩手相合盡力托腰向上,振搖兩臂肘來去七次。然後同前式樣,合手托腰,將雙手直向上向下用力摩腰反複十四次。可治脊、心、肺氣壅悶不舒。
〔原文〕二法:兩足兩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厥逆上氣。極用力,令兩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氣出,病患行肺內外展轉屈伸,隨無有違逆。
〔解說〕兩足趾相對,行氣五息止,以意念引氣入心肺,可消除厥逆上氣。進而盡量用力,使兩足相對,以意念引肺中內氣出,讓病患營運肺氣,使肺氣在體內外展轉屈伸正常運行,所到之處就會無有阻礙,氣順滯消。
小結:
本篇氣門所述主要是肺氣壅塞和厥逆上氣。肺主氣、司呼吸,主人體氣的營運。《靈樞·九針論》說:「肺者五髒六腑之華蓋也。」所謂華蓋,是比喻說肺髒居上,就好象在上的天,複蓋著萬物一樣。肺居上而主肅降,肺氣肅降才能使吸入的清氣和五穀的精微向其它各髒腑布散,維持各髒腑的正常活動。肅降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調勻,體內外氣體得以正常交換。如果「肺失肅降」,就會出現喘、咳,肺氣上逆和胸悶氣壅。治療時宜理氣降逆。本篇採用兩手托腰,搖動兩肘;由上向下用力摩腰的動功和以意念引肺中內氣出的靜功調理肺氣壅塞,主要是由上向下的摩腰背可使氣機舒利,使氣由上向下而降;以意念引肺中氣出,可使鬱滯之氣消散,壅塞之氣宣發。若能動靜結合,效果可更好。慢性肺心病、氣管炎、哮喘等病患均可採用此功。
〔原文〕一法:左右側臥,不息十通。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又有不消氣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飲也。
〔解說〕左側臥或右側臥,不息行氣十通。可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宜採用右側臥位,左有飲病,宜採用左側臥位,如果還有痰飲不消,可不息,行氣以排之,左右各行氣十二息,這樣就可以治愈痰飲了。
小結:
痰飲是人體內水液停積,輸化失常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前人將散在胃腸者稱為痰飲,飲流脅下者稱為懸飲,淫溢四肢肌肉者稱為溢飲,支撐胸肺者稱為支飲。痰飲多因肺失宣降,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穀,以致飲留胃腸而致。主証為胸脅支滿,脘部有振水音,嘔吐清水痰涎,口渴不欲飲,頭昏目眩、短氣心悸,背寒冷如掌大等。治療痰飲,應以溫化為主,因為飲為陰邪,遇寒則聚,得溫則行。本篇主張採用側臥,不息法。治一般痰飲,謂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如果是較嚴重的痰飲病,還應以意念引「內氣」排除痰飲。這實際上就是前述的引氣攻病法見「一、中風門」解說。氣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膈肌活動加大,脾胃運化健旺,腎中陽氣得補,從而令痰飲溫化,三焦氣機通暢,故對痰飲病有很好效果。練功時若能針對痰飲留聚的部位,如胸脅、胃院等,以意念引「內氣」直達病所而攻邪祛病,則會收到更好療效。
文中「不息十通」的「通」,有幾種解釋:一通即一遍。如《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七·白發候養生方導引法」說:「一通者,一為之,令此身囊之中滿其氣。」「不息十通」即按不息法做十遍。用鼻吸氣五次,口吐氣一次為一通。如《諸病源候論》「 卷三十二·癰疽病養生方導引法」說:「鼻內息五方一吐,為一通。」筆者認為此處的「通」即是「全部」、「整個」意,即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呼吸過程或動作即是一通。如「鼻內息五方一吐」為一整體呼吸過程,完成一遍此呼吸過程即是一通。如「八、癆瘵門」以「叩齒二七過,取咽氣二七」為一通,即齒叩十四次,吞氣咽下十四次為一整體動作,完成這二個十四次動作一遍,為一通。一通的動作次數有多有少,少者一次,多者十幾次,不能規定一定次數為一通,而應當根據實際完成一個動作的次數定「通」。
十四、補益門
〔原文〕常以子後、午前,解發東向,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手掩兩耳,令發黑不白。
臥引為三,以手指掐項邊脈三通,令人目明。
東向坐,不息五通,以兩手中指點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東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兩孔,治鼻宿息肉愈。
東向坐,不息四通,啄齒無通數,治齒痛。
伏,前側臥,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
還臥,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兩膝自企於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頭頸耳目咽鼻邪熱。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於地,不息九通,東首,令人氣上下通。微鼻內氣,愈贏,不能從陰陽。法,大陰勿行之。
〔解說〕經常於子時後,午時前,解開頭發,面向東方,兩手握固,不息行氣一通,舉手左右,捂住兩耳導引,可使頭髮烏黑而不白。
臥位引氣三息,然後以手抓項旁筋脈再行氣三通,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東而坐,不息五通,以兩手中指點蘸口中唾液十四次,然後相互摩擦兩手指,閉目,用摩擦過的兩手指輕揉拭兩眶眼,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東而坐,不息三通,用兩手捻兩側鼻孔,可治鼻中息肉。
面向東而坐,不息四通,上下齒相叩,不必計數,治牙痛。
俯臥或前側臥位,不息六通,可治耳聾目眩。
蜷臥,不息七通,治胸中痛、咳嗽。
抱兩膝就地自然臥倒,不息八通。能治療胸膈以上至頭頸、耳、目、咽、鼻的熱邪。
不用枕頭,握固引氣,就地自然而臥,不息九通,再面向東方,可使人體內氣機上下通利。
用鼻微微吸氣,使氣細而勻長,可以治療瘦弱,不能行房。此功法,陰雨天勿行之。
小結:
本篇選輯了一些具有補益作用的導引法。頭項部功法有:掩耳、掐項、拭目、捻鼻、啄齒五法,這些功夫後世加以修改補充後有廣泛應用。如掩耳法,發展成了掩耳彈枕的嗚天鼓法。用兩手掩耳,以食指壓中指,兩指用力彈後腦枕部,耳內聽到咚咚響聲,可防治暈耳嗚。掐項法,發展成了擦風池提大筋法。用雙手搓擦風池穴,並提拿兩枕部大筋,可改善項強緊張,預防近視、感冒,舒松項脊。拭目法,發展成了揉眼法。揉眼眶、眼角、睛明、瞳子 等,可改善視力,防治近視。捻鼻法,發展成了擦鼻法。兩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法。兩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孔兩側迎香穴及鼻旁素 穴,能防治感冒,治鼻塞頭暈。加上叩齒法,就是一套完整的頭項保健操,這些又被命名為《坐式八段錦》,頭面保康功等,流傳甚廣。
sources:https://ctext.org/zh
延年六字訣
肝若噓時目瞪睛,肺知呬氣手雙擎。
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
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
吹腎氣訣
腎為水病主生門,有病尪羸氣色昏。
眉蹙耳鳴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
呵心氣訣
心源煩燥急須呵,此法通神更莫過。
喉內口瘡並熱痛,依之目下便安和。
噓肝氣訣
肝主龍塗位號心,病來還覺好酸辛。
眼中赤色兼多淚,噓之立去病如神。
呬肺氣訣
呬呬數多作生涎,胸膈煩滿上焦痰。
若有肺病急須呬,用之目下自安然。
呼脾氣訣
脾宮屬土號太倉,痰病行之勝藥方。
瀉痢腸鳴並吐水,急調呼字免成殃。
嘻三焦訣
三焦有病急須嘻,古聖留言最上醫。
若或通行土壅塞,不因此法又何知。
五志之治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50% up to $1000 on your first $10 Casino Coupon | Stake.com
回覆刪除› coupons › 50% up to $1000. › coupons › 50% up to $1000. $1000. Dec 20, 2021 $1000 off Casino Coupons · $600 off Casino · $200 off 온카지노 Casino Coupons · $400 off 카지노 가입 쿠폰 Casino bet365 · $250 off Casino Coupons · $400 off Casino